今天分享的是:交通低碳燃料的可持续性标准:全球与本土的比较研究配资门户网中心官网
报告共计:110页
《交通低碳燃料的可持续性标准:全球与本土的比较研究》核心内容总结
本报告围绕航空与航运领域低碳燃料可持续性标准展开,对比全球与中国相关政策、核算方法及排放情况,为中国完善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全球航空与航运碳排放占全球能源活动碳排放3.5%,且有增长趋势,推广可持续替代燃料是减排关键。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及欧美等已出台相关政策,而中国标准体系待完善。
研究对比了中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ICAO、IMO两大国际组织,还有ISCC、RSB等认证机构的标准。在定义与分类上,全球尚未统一,航空领域相对成熟,涵盖生物燃料、合成燃料等,航运领域IMO和欧盟的技术中立原则值得借鉴。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方面,航空领域各国多有环境、经济、社会三维要求,航运领域仅IMO和欧盟有要求且不全面。认证机制上,航空以ICAO和欧盟为主,航运暂以欧盟标准主导,中国均缺乏本土认证机制。
展开剩余82%原料可持续性要求上,生物燃料中中国禁粮食作航空原料,但未明确航运领域,且农林废弃物要求待完善;合成燃料中欧盟对二氧化碳、氢气来源要求严格,中国需明确相关来源标准。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要求与核算方法上,欧盟要求最严,中国航空领域要求宽松,航运领域尚未设定。核算方法上,中国未纳入间接排放,且航运及合成燃料核算存在空白。
通过GREET模型测算,中国生物燃料排放受原料和制取路径影响大,部分难达欧美标准;合成燃料排放受氢、电、二氧化碳来源影响,需优化原料选择与电力碳足迹因子。
报告建议中国完善航空航运燃料标准,明确原料、排放要求与核算方法,建立本土认证机制,参与国际谈判;生物燃料领域禁粮食用于航运,完善原料要求与核算;合成燃料领域明确原料来源,优化核算与电力碳足迹因子;同时优化燃料运输,降低排放影响。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发布于:广东省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