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东边沈阳配资开户,随着年度“盘点”时节的到来,防卫省发布了2025版《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篇幅庞大,言辞正式,然而核心内容仍然是旧有的论调——将中国描绘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然而,这些惯用的陈述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似乎不再能引起太大的关注。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白皮书附件中那张“统计表”,这张表格详细列出了日本为中国“数飞机”的数据。
虽然看起来这些数字非常“精确”,甚至细到个位数,但令人不禁会心一笑。因为这份统计表显得过于“天真”,里面的数据充满了自相矛盾,也许是故意的,也许只是简单的疏忽。作为一个从事国际分析多年的老作者,我简直忍俊不禁——这其中的数据真是荒唐可笑。
首先,我们来看白皮书里给出的中国空军“家底”:截至2025年,中国空军被认为拥有230架歼-20战斗机、312架歼-16战斗机,和仅有70架歼-15舰载机。这些数字一出,恐怕许多军事迷都会感到困惑,显然,这些数据看上去完全不对劲。
展开剩余76%我们逐一分析一下。首先是歼-20——被誉为中国的“威龙”,日本的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去年,今年中国空军仅增加了30架歼-20,年均生产速度为30架,这个增幅听起来几乎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根据美国F-35的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的CEO亲自披露,中国歼-20的年产量已经和F-35相当,超过100架。西方军事观察机构也普遍预测,到2024年,中国的歼-20数量就将突破300架大关。可在日本的白皮书中,他们却固执地认为每年仅能生产30架。这和我们对歼-20生产的普遍认知相差甚远,几乎是在侮辱中国成飞的生产线。
更有趣的是,如果回顾过去几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趋势:2022年到2023年,他们预测中国歼-20战斗机年增量为90架,接着在2023到2024年减少到60架,到了2025年又“腰斩”成了30架。难道根据这种预测,歼-20会在不久的将来停产吗?这哪里是在写白皮书,简直是在编写“中国军工衰退史”的故事。
再来看歼-16的数字。白皮书显示,歼-16一年的增量为20架。沈飞有着庞大的生产基地,拥有多个生产线,不仅生产歼-16,还有电子战型歼-16D,甚至还在试生产歼-35。这么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居然一年只生产20架歼-16?这简直无法让人信服,沈飞的工程师们肯定不会认同这个数据。
至于歼-15,这更让人感到荒诞。日本防卫省的统计中,中国总共有70架歼-15。可中国海军的“山东”号和“辽宁”号两艘航母已经服役,“福建”号航母即将加入服役,海军航空大学和多个岸上训练基地也在运行。70架歼-15能如何分配?难道每艘航母仅配备20架歼-15,其余的飞行员就得在岸上排队等飞机?更可笑的是,西方专家仅凭央视的一段视频,就能判断出歼-15T的改进型已经接近生产完毕,推测出的数据几乎与日本防卫省的统计相悖。
这些数据显然并不是为了展示中国的真实军事能力,而是为日本国内的一些人提供“安慰”。它们的真实意图,显然是向日本民众和政客传递一种错觉:即中国的军力增速已经放缓,未来的军事发展势头可能会减弱。
实际上,日本目前的心态非常复杂且充满焦虑。一方面,面对中国海空军力量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战机、航母等核心装备的现代化,日本无疑感受到了压力。曾经,90年代日本空自的F-15J战斗机在东亚空域一度处于霸主地位,那份“优越感”至今未曾消退。但现如今,面对中国现代化战机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歼-20的优势,日本在实力上已远远落后。
然而,作为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又不得不跟随美国的步伐,参与反华的行动,这使得日本陷入了认知上的困境。如何在军事上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又不让国内民众质疑与美国的军事同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认知层面进行“心理安慰”——将中国的军事力量增长描绘为“放缓”,制造出一种中国已到达瓶颈的假象。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掩耳盗铃”式自欺欺人。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工发展正处于一个厚积薄发的阶段,尤其是在战斗机的生产方面。任何一款新型飞机的从试产到量产都需要一个“爬坡”过程。美国的F-35从2011年年产个位数到达到年产66架,历时六年时间。歼-20自2017年正式服役以来,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歼-20的“终极心脏”——涡扇-15发动机,已经开始装机试飞。一旦涡扇-15的量产进入成熟阶段,歼-20将迎来真正的大规模生产。而到那时,年产量突破100架,甚至更高的数字,将变得理所当然。现在的所谓“降速”,或许只是为未来的“井喷”式增长铺路。
而日本自己,除了不断通过白皮书“贬低”中国的军力增长外,也在为自己积蓄力量。据白皮书所述,日本计划未来5年投入43.5万亿日元(超过2万亿人民币)用于军事建设,其中重点是提升“防区外防卫能力”,也就是说要加强远程攻击导弹的研发和部署。此外,他们还计划与英国、意大利等国共同研发第六代战斗机,甚至建造排水量远超常规驱逐舰的“武库舰”。
日本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却不遗余力地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发展显然超出了“自卫”需求的进攻性武器。这种举动,无疑是国际社会必须警惕的信号。在二战结束80年之际,日本并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历史,而是在通过渲染外部威胁来为自己的军事扩张提供理由沈阳配资开户,这才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真正问题。
发布于:天津市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