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南沙报道
随着全球政经格局深度重构,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企把东南亚作为全球出海战略的支点。
7月24—25日,由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广东省服务企业“走出去”大讲堂(东盟专场)在广州南沙开课。讲堂的第二天,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政府机构和园区负责人进行专业授课,帮助广东企业更好地理解国家投资政策、明晰行动方向,让它们更好地把握投资机遇并拓展当地市场。
印尼越南“热度”从何而来?
进入全球化2.0阶段,中国企业加速在海外建厂、布局供应链,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出海”迈入新阶段,中国企业找准航向、稳健扬帆显得尤为关键。印尼广东总商会、印尼粤商会会长陈日铃分享道,他凭借20年的“出海”经验深刻认识到,在海外投资,安全性是企业的首要考量。
正因如此,印尼成为他推荐的“出海”目的地之一。他指出,印尼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延续性。其次,印尼享有显著的人口红利;第三,近年来印尼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包括贯穿主要岛屿的铁路、现代化公路网络,以及不断升级的海港和空港。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在印尼的投资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印尼政府也积极推动引进外资,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了较好的营商环境。因此,对于希望拓展东南亚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印尼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目的地。
中企“出海”正经历从产品、产能到产业链出海的演进过程。中企若想深耕海外市场,在当地设立工厂往往是首要考量,出口便利性成为企业决策的关键因素。陈日铃称,截至去年年底,印尼已签署73个双边投资协议及22个包含投资条款的多边协定,这将为双边贸易带来显著利好。
印尼之外,越南也正成为全球“出海”的炙热之地。印证这一点的是当地厂房租金的持续飙升。数据显示,当前越南厂房平均月租金已达4.5-5.5美元/平方米,核心地段更攀升至6.5美元,与深圳、上海、东莞等中国制造业重镇基本持平。当传统"成本洼地"的优势不复存在,为何众多中企依然愿意奔赴?
深圳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招商总监李萌表示,越南过去10年年均GDP增长超过6%,是东南亚最活跃和重要的市场之一。目前,越南已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贸易区域签订多项贸易协定,减少贸易壁垒,为中国企业通过“出海”降低关税战影响提供投资选择。
另外,规避新关税影响与提升海外交付比例,是中国企业选择布局越南的重要考量因素。TCL通力董事会秘书兼战略投资部部长王晋指出,当前越南生产基地在人员招聘、运营效率和供电配套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海外竞争优势。
此外,部分企业还需兼顾下游客户的需求。“客户的业务在哪儿,我们的产业链就在哪儿,”胜宏科技(300476)(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越南项目负责人王耘表示,越南是公司“出海”的第三站,目前公司在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业务已实现盈利,国际企业纷纷聚集越南也增强了其投资当地的信心。
中企还重点考察出海目的地所具备的产业发展空间。在深圳市前海九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明杰看来,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去年印尼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0%;虽然当地有近3亿人口,但印尼的电商渗透率还不高,说明印尼的电商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陈日铃则称,广东企业到印尼投资,可以重点关注当地新型工业化、新能源产业、城市改造、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等领域的机遇。
中企出海该如何“避坑”
从海外选址建厂到产业链对接,再到稳步向当地输出品牌和模式,如今这样的“链式出海”模式,远比以往以产品为主的贸易出海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与会企业纷纷分享实战经验,围绕“企业出海如何落地”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接触中企的过程中,华商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姬捷发现,中企对出海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规划,能够独立完成与当地政府接洽、选址建厂等事宜。然而这背后,企业对于供应链布局、人才与服务配套、问题维权机制以及标准对接等运营细节还不清晰。
安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亚总经理冯军也提示,企业“出海”前不仅要对当地市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对细分行业领域进行调研,包括深入调查出口类型,了解行业在当地落地的情况等。
中企在海外投资兴业要如何避开潜在的“坑”?以印尼为例,冯军提到三个要点,首先是签证,因为印尼的签证类型众多,要注意哪些是适用于员工派遣的签证;其次,是当地信息不透明,企业要多方咨询专业的律师和会计师团队再进行决策,不要轻信单一来源的信息;第三,印尼财税政策频繁变动,企业往往很难及时了解最新政策;第四,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
冯明杰则从政策的角度进行说明,表示印尼在政策制定和响应上效率很高,以跨境电商为例,在东南亚六大主流国家中,印尼是第一个出台针对跨境电商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的国家,涵盖了从海关监管到企业设立等多个方面,这也导致很多中企在进入印尼市场后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政策环境。他建议,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要线上和线下双线并行,尤其是在线上渠道上,尽可能获取来自当地的一手信息,接触更多原始信息,避免信息遗漏。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早年间便决定开拓越南市场,其公司产品更占据越南龙头位置。该公司战略投资部副部长黄锦明对“出海”越南感悟颇深。“部分中企可能想通过低价竞争占据市场,但这一套打法在越南行不通,因为越南市场十分关注品牌和产品的品质,”黄锦明坦承,在越南市场面临的挑战不少:其一,是外汇管制问题,企业需考虑如何减少汇兑损失;其二,涉及当地融资,若企业需求金额较大,可多对接当地银行和银团等进行联合贷款;其三,是越南对外国员工签证的限制,当地中企需提前培训本地员工。
王耘认为实盘配资网,中企"出海"不仅包含产品贸易、技术合作和品牌输出,更是一个文化融合与人才孵化的过程。"出海企业往往能顺利解决产业链、资金链和技术合作问题,唯独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很难攻克,"他表示,后续企业应将更多精力用于人才孵化与培养的输出机制。
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