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那个风云激荡的特殊年代实盘配资网,河北省会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迁移——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保定,迁往当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石家庄。作为新晋省会,石家庄的各项配套设施都亟待完善,甚至连省委主要领导的住所都尚未落实。在这个关键时刻,时任河北省领导的郭志同志主动请缨,经过多次与驻地部队的耐心协商,最终成功购置了位于红军大街32号的一处院落,并亲自督导完成了改建工程。这座经过精心改造的院落后来成为了河北省委主要领导的重要居所。郭志同志不仅长期居住于此,更是在河北政坛担任过诸多要职,包括河北省副省长、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最终官至正省级,为河北省的发展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位革命老前辈的传奇人生。
郭志同志1925年出生于河北藁城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期,他在家乡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展现出过人的聪慧。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日寇的入侵迫使他不得不中断学业。面对国难当头,年轻的郭志毅然加入了家乡的青年救国会,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加入了英勇的八路军,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宣传动员和组织建设工作。在枪林弹雨中,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特别是在日伪军残酷的扫荡和清乡行动中,他带领群众机智周旋,屡建奇功。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晋绥地区,在黄河沿岸的激烈战斗中,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展开剩余64%1946年,在原平地区的一场关键战役中,郭志同志不幸身负重伤,永远失去了右臂。伤愈后,他转战地方工作,在冀中地区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留在河北这片热土,先后担任石家庄地委副书记、衡水地委代理书记等职。1960年代初期,他升任河北省副省长,为河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1966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尽管他也曾受到冲击,但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团结保护了一批干部,为稳定河北局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郭志同志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先后担任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等要职。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获得组织信任,于1977年升任河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全省的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工作。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郭志同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在他的推动下,石家庄炼油厂、石家庄玻壳厂、唐山碱厂、邢台电厂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这些现代化企业的崛起,不仅为河北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郭志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展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1985年后,郭志同志转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等职,继续居住在红军大街32号的院落里。1990年,时任河北省领导的程维高搬入省委大院。作为从发达省份调任的干部,程维高初到河北时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正值电影《焦裕禄》热映,河北省委组织领导干部集体观影。在观影后的留言环节,其他领导大多由秘书代笔,唯独程维高亲笔写下想着人民四个大字。这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留言,让包括郭志在内的老同志对他寄予厚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职务的升迁,程维高逐渐背离了初心,生活上搞特殊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疏于管教,最终犯下严重错误。郭志同志对此深感痛心,而程维高也在70岁高龄时被开除党籍,这个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发布于:天津市宝利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